Sign In
My Account
活動總覽
關於我們
樂團介紹
組織架構
藝術指導兼首席指揮
行政總監
駐團作曲家
助理指揮
演奏家
竹韻五架頭
媒體報導
樂季專場
未來的傳統——樂映香江.聲繪嶺南
絲竹小而美——顧冠仁與竹韻小集
未來的傳統——星閃閃.樂悠悠II
清音雅集——漢樂、潮樂與粵樂的對話
未來的傳統——絲竹今生.山水寫意
教育外展
2025社區文化大使:香江導賞團
「曲終未散.樂此不休」中樂推廣計劃
音樂劇場︰電車走過的日子
文化交流
澳門中樂團2025-26樂季 粵頌天一——紀念劉天一誕辰115周年暨廣東音樂專場音樂會
香江粵樂迎金秋.八桂雅韻頌華章(南寧)
嶺南風.香江情(深圳)
樂動嶺南:竹韻小集粵樂音樂會(廣州)
絃歌不絕(瀋陽)
嶺南風.香江情(瀋陽)
嶺南風.香江情(哈爾濱)
絃歌不絕(哈爾濱)
絃歌不絕(武漢)
嶺南風.香江情(武漢)
絃歌不絕(吉隆坡、怡保)
歡樂春節2025(新加坡)
樂遊大灣(珠海、佛山、肇慶)
鼎藝團華樂室內樂節2024(新加坡)
絃歌不絕(北京)
絃歌不絕(天津)
非遺音樂的對話(蘇州)
嶺南風.香江情(上海)
嶺南風.香江情(杭州)
特備節目
「未來的傳統——粵樂五架頭組合的創作」線上論壇及作品展播
「未來的傳統——與大師對話」示範講座V
「未來的傳統——與大師對話」示範講座IV
「未來的傳統——與大師對話」示範講座III
「未來的傳統——與大師對話」示範講座II
「未來的傳統——與大師對話」示範講座I
絃歌不絕——香港粵樂風格傳承及實踐計劃
絃歌不絕——香港粵樂風格傳承及實踐計劃首頁
序言及計劃簡介
丘鶴儔與《絃歌必讀》
粵樂背景及歷史|早期粵樂在香港
粵樂風格
《絃歌中西指南》
「技藝傳承」工作坊
粵樂唱片復刻及當代演繹
發佈會暨示範講座
粵樂節(與香港演藝學院中樂系)
線上音樂
竹韻私伙局
竹韻音樂廳
粵韻流芳——廣東音樂百年經典音樂會
絃歌不絕——香港作曲家粵樂創作發表會
絃歌不絕——嶺南樂種的保育和傳播
未來的傳統——數碼時代的粵樂薪傳(線上節目)
樂韻無障——心靈之歌
風花說粵
慶祝香港回歸祖國二十五周年文藝晚會
揚帆行
新彩雲追月
粵粹縱橫
當粵劇遇上粵樂
樂譜共享
未來的傳統——樂譜共享2024
未來的傳統——樂譜共享2025
樂器課程
竹韻小集中國樂器課程
樂器課程ZOOM上課教學
吹管樂器課程
彈撥樂器課程
拉弦樂器課程
立即報名
支持我們
聯絡我們
首頁
Sign In
My Account
活動總覽
關於我們
樂團介紹
組織架構
藝術指導兼首席指揮
行政總監
駐團作曲家
助理指揮
演奏家
竹韻五架頭
媒體報導
樂季專場
未來的傳統——樂映香江.聲繪嶺南
絲竹小而美——顧冠仁與竹韻小集
未來的傳統——星閃閃.樂悠悠II
清音雅集——漢樂、潮樂與粵樂的對話
未來的傳統——絲竹今生.山水寫意
教育外展
2025社區文化大使:香江導賞團
「曲終未散.樂此不休」中樂推廣計劃
音樂劇場︰電車走過的日子
文化交流
澳門中樂團2025-26樂季 粵頌天一——紀念劉天一誕辰115周年暨廣東音樂專場音樂會
香江粵樂迎金秋.八桂雅韻頌華章(南寧)
嶺南風.香江情(深圳)
樂動嶺南:竹韻小集粵樂音樂會(廣州)
絃歌不絕(瀋陽)
嶺南風.香江情(瀋陽)
嶺南風.香江情(哈爾濱)
絃歌不絕(哈爾濱)
絃歌不絕(武漢)
嶺南風.香江情(武漢)
絃歌不絕(吉隆坡、怡保)
歡樂春節2025(新加坡)
樂遊大灣(珠海、佛山、肇慶)
鼎藝團華樂室內樂節2024(新加坡)
絃歌不絕(北京)
絃歌不絕(天津)
非遺音樂的對話(蘇州)
嶺南風.香江情(上海)
嶺南風.香江情(杭州)
特備節目
「未來的傳統——粵樂五架頭組合的創作」線上論壇及作品展播
「未來的傳統——與大師對話」示範講座V
「未來的傳統——與大師對話」示範講座IV
「未來的傳統——與大師對話」示範講座III
「未來的傳統——與大師對話」示範講座II
「未來的傳統——與大師對話」示範講座I
絃歌不絕——香港粵樂風格傳承及實踐計劃
絃歌不絕——香港粵樂風格傳承及實踐計劃首頁
序言及計劃簡介
丘鶴儔與《絃歌必讀》
粵樂背景及歷史|早期粵樂在香港
粵樂風格
《絃歌中西指南》
「技藝傳承」工作坊
粵樂唱片復刻及當代演繹
發佈會暨示範講座
粵樂節(與香港演藝學院中樂系)
線上音樂
竹韻私伙局
竹韻音樂廳
粵韻流芳——廣東音樂百年經典音樂會
絃歌不絕——香港作曲家粵樂創作發表會
絃歌不絕——嶺南樂種的保育和傳播
未來的傳統——數碼時代的粵樂薪傳(線上節目)
樂韻無障——心靈之歌
風花說粵
慶祝香港回歸祖國二十五周年文藝晚會
揚帆行
新彩雲追月
粵粹縱橫
當粵劇遇上粵樂
樂譜共享
未來的傳統——樂譜共享2024
未來的傳統——樂譜共享2025
樂器課程
竹韻小集中國樂器課程
樂器課程ZOOM上課教學
吹管樂器課程
彈撥樂器課程
拉弦樂器課程
立即報名
支持我們
聯絡我們
首頁
文化交流
澳門中樂團2025-26樂季 粵頌天一——紀念劉天一誕辰115周年暨廣東音樂專場音樂會
香江粵樂迎金秋.八桂雅韻頌華章(南寧)
嶺南風.香江情(深圳)
樂動嶺南:竹韻小集粵樂音樂會(廣州)
絃歌不絕(瀋陽)
嶺南風.香江情(瀋陽)
嶺南風.香江情(哈爾濱)
絃歌不絕(哈爾濱)
絃歌不絕(武漢)
嶺南風.香江情(武漢)
絃歌不絕(吉隆坡、怡保)
歡樂春節2025(新加坡)
樂遊大灣(珠海、佛山、肇慶)
鼎藝團華樂室內樂節2024(新加坡)
絃歌不絕(北京)
絃歌不絕(天津)
非遺音樂的對話(蘇州)
嶺南風.香江情(上海)
嶺南風.香江情(杭州)
澳門中樂團2025-26樂季
粵頌天一——紀念劉天一誕辰115周年暨廣東音樂專場音樂會
2025年11月28日Fri 20:00
澳門旅遊塔會展娛樂中心劇院(澳門觀光塔前地澳門旅遊塔會展娛樂中心4樓)
MOP 200/150
藝術顧問︰余其偉
指揮︰司徒健
樂團︰澳門中樂團、香港竹韻小集
訂票熱線︰(853)2855 5555(澳門)、(852)2380 5083(香港)、(86)1392 691 1111(內地)
立即購票
優惠詳情
廣東音樂,又名粵樂,是具有鮮明地域色彩的漢族音樂,音色清脆明亮,旋律流暢優美,節奏活潑歡快。廣東音樂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更是廣府文化的代表。中樂團為誠摯紀念粵樂大師劉天一誕辰115周年,隆重呈獻廣東音樂專場音樂會,以大師的音樂生涯為主題,透過精心編排的曲目,全方位展現其輝煌的音樂生涯及其對廣東音樂的卓越貢獻。特邀劉天一大師的弟子、當代粵樂大師余其偉教授擔任藝術顧問,聯袂香港著名室內樂團“竹韻小集”共同演出。
音樂會上,多首劉天一大師的精彩作品將於澳門首演,此外亦帶來保留傳統粵樂的古樸韻味,又極具時代特色的廣東音樂作品,以獨奏、重奏、合奏等多種形式展現廣東音樂的藝術特色,這不僅是對一代粵樂宗師的深情緬懷,更是對廣東音樂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當代詮釋!
演出時間連中場休息約1小時30分鐘
部分精彩節目:
《放煙花》(澳門首演)劉天一 曲 卜燦榮 編曲
《懷念》(澳門首演)劉天一 曲
《絃歌趣韻》(澳門首演)余其偉 曲 黃學揚 編曲
《廟街探戈》(澳門首演)黃學揚 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