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音樂的對話

——當廣東音樂遇上福建南音(廈門站)

2024年1月18日(星期四) 19:30

鼓浪嶼音樂廳

(廈門市思明區晃岩路1號)

免費入場

門票於鼓浪嶼音樂廳微信公眾號預約

演出單位:香港竹韻小集、廈門市南樂研究會

主辦單位: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駐福建聯絡處

「非遺音樂的對話」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駐福建聯絡處主辦,香港專業中樂室內樂團竹韻小集製作及演出,於廈門和泉州兩地介紹具有香港特色的粵樂文化,其中在鼓浪嶼音樂廳的演出特邀廈門市南樂研究會同場交流,展示閩港兩地非遺文化的面貌。

粵樂又名「廣東音樂」,是香港傳統音樂文化,已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及首份「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大量粵樂經典作品家喻戶曉。竹韻小集節目回顧二十世紀香港粵樂到粵語流行曲的發展足跡,包括以嶄新手法和形式創編的粵樂作品如《新彩雲追月》、《月光光》、《餓馬搖鈴》、《平湖秋月》和《花朝月夕》,保留本土韻味同時富於時代氣息;《香江風物志》則以三首由香港作曲家創作粵樂的作品來呈現香港不同地區和年代的景致。粵語流行曲是獨特的香港流行音樂文化,為粵樂文化的延伸,《奮鬥人生》以「香港樂壇教父」顧嘉煇的經典電視劇主題曲組成,羅大佑的《東方之珠》更詮釋了香港這座城市的特色。粵樂為「大灣區音樂文化之根」,音樂會最後以香港作曲家黃學揚新近創作的《樂遊大灣》作結,作品把多首粵樂作品片段以當代聲音展現。

廈門市南樂研究會亦帶來南音名曲《望明月》及《梅花操》。南音,魏晉之風,流傳千年的漢唐古樂,又稱「南樂」、「南管」、「弦管」。在歷史中享有「唐宋古韻」,是現存音樂中最接近唐樂的樂種,在中國四大古樂裏位居第一,是「東方古典的藝術珍品」、更有「中國音樂史上的活化石」之稱。南音是福建省閩南地區傳統音樂,用閩南方言演唱。其曲調典雅質樸,節奏舒緩,委婉深情,讀音保留了中原古漢語音韻,演唱時講究咬字吐詞,歸韻收音。唱腔和演奏上保留了唐以前傳統古老的民族唱法和演奏特色。2006年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0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將南音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演出曲目

香港竹韻小集

合奏《新彩雲追月》 

任光曲 余樂夫編曲

指揮︰黃學揚

演奏︰陳啟謙(高胡)、董芷菁(二胡)、謝劍飛(中胡)、廖煒淦(大提琴)、郭嘉瑩(揚琴)、余穎嘉(琵琶)、陳思彤(中阮)、曾柏榆(大阮)、鄒勵娟(古箏)、何兆昌(笛子)、翟悅敏(敲擊)

中樂六重奏《月光光》

喬飛曲 陳雅雯編曲

演奏︰董芷菁(二胡)、郭嘉瑩(揚琴)、余穎嘉(琵琶)、曾柏榆(中阮)、何兆昌(笛子)、翟悅敏(敲擊)

彈撥五重奏《餓馬搖鈴》

古調雅樂譜 何柳堂傳譜 徐曉林編曲

演奏︰郭嘉瑩(揚琴)、餘穎嘉(琵琶)、陳思彤(三弦)、曾柏榆(大阮)、鄒勵娟(古箏)

洞簫與拉弦四重奏《平湖秋月》

呂文成曲 楊春林編曲

演奏︰何兆昌(洞簫)、陳啟謙(二胡)、董芷菁(二胡)、謝劍飛(中胡)、廖煒淦(大提琴)

絲弦六重奏《花朝月夕》

房曉敏曲

演奏︰陳啟謙(二胡)、廖煒淦(大提琴)、郭嘉瑩(揚琴)、余穎嘉(琵琶)、陳思彤(中阮)、鄒勵娟(古箏)

軟弓五架頭《香江風物誌》

I 沙田的〈霜醉楓林〉

II 鰂魚涌的〈柏架鵑鳴〉

III 中環的〈蘭桂騰芳〉

盧家熾、麥偉鑄、陸尉俊曲

演奏︰陳啟謙(高胡)、董芷菁(椰胡/中胡)、郭嘉瑩(揚琴)、陳思彤(秦琴/中阮)、何兆昌(笛子)

 

廈門市南樂研究會

清唱《望明月》

南音名譜

演唱︰鄭虹麗

演奏︰林瑞芬(琵琶)、張國雄(洞簫)、劉幼鳳(三弦)、林淑婧(二弦)

《梅花操》

南音名譜

演奏︰劉幼鳳(拍板)、林瑞芬(琵琶)、張國雄(洞簫)、鄭虹麗(三弦)、林淑婧(二弦)

 

香港竹韻小集 

軟弓五重奏《奮鬥人生》

顧嘉煇曲 黃學揚編曲

演奏︰陳啟謙(高胡)、謝劍飛(中胡)、郭嘉瑩(揚琴)、陳思彤(中阮)、何兆昌(笛子)

中樂七重奏《東方之珠》

羅大佑曲 李家華編曲

演奏︰陳啟謙(二胡)、董芷菁(二胡)、郭嘉瑩(揚琴)、余穎嘉(琵琶)、曾柏榆(大阮)、何兆昌(笛子)、翟悅敏(敲擊)

合奏《樂遊大灣》

黃學揚曲

指揮︰黃學揚

演奏︰陳啟謙(高胡)、董芷菁(二胡)、謝劍飛(中胡)、廖煒淦(大提琴)、郭嘉瑩(揚琴)、余穎嘉(琵琶)、陳思彤(柳琴)、曾柏榆(中阮)、鄒勵娟(古箏)、何兆昌(笛子)、翟悅敏(敲擊)

廈門市南樂研究會

廈門市南樂研究會成立於1951年,1966年,「文化大革命」期間,南樂活動受到中斷。改革開放給廈門南樂藝術帶來了又一次新生和繁榮,1982年,廈門市南樂研究會恢復並通過了新的組織章程和新的領導機構,繼續貫徹弘揚廈門南樂藝術之宗旨,培養南樂藝術接班人,促進海內外及海峽兩岸的藝術交流。歷任會長有紀經畝、黃淵澤、陳克華、黃鐵石、吳世安、黃念旭,現任會長張國雄,業務主管單位廈門市文化和旅遊局。

廈門市南樂研究會有國家級傳承人2人,省級國家傳承人6人,市級傳承人10人,區級傳承人16人。值得一提的是國家級南音傳承人吳世安老師曾獲文化部「文華音樂創作獎」和「文華表演(演奏)獎」。本成立以來,長期致力於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南音藝術的研究、傳承與發揚,促進對外、對台的南樂藝術交流活動,積極培養和團結南樂藝術家,團隊曾赴印尼、新加坡、日本、法國、馬來西亞、捷克等國家國家,以及台灣、香港、澳門等地區參加重大文化藝術交流、展演,擁有極高的藝術水準和社會反響。近年來在廈門市文化和旅遊局的指導下,團結廣大南音工作者、愛好者,在抗疫工作、組織精品創作、培養創作及表演活動、培養新人等方面都取得顯著成績。2019年10月,廈門市南樂研究會與集美大學、廈門市南樂團三家聯合申報的《南音表演人才培養》專案獲得國家藝術基金人才培養資助,為南音藝術文化生態複萌奠定了扎實基礎。